人民大学副校长,在央视跟90后聊老年:重新认识老龄化、老年人
Time:2018-06-21
2018-06-10
△本文图片均来自:央视一套
这两天,阿沐的朋友圈里很多朋友都在转发一条消息:中央人民大学副校长、中国老龄化问题专家杜鹏教授上了《开讲啦》。在一档针对年轻人的央视王牌节目上,杜教授会在上面分享哪些内容,很多朋友都很好奇。
今天下午,阿沐看完了主题为“智慧养老”的整期节目。听杜教授从老龄化谈到智慧养老,又从智慧养老聊到年轻人如何与父母长辈相处,觉得很有启发。下面摘录、编辑了杜教授的部分发言内容分享给大家。
智慧养老
杜鹏
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
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
老龄化和老年群体的划分
年轻人是在用每十年一段在作划分,比如80后,90后等等。但是我们却把60岁以上人群都称为老年人,年轻人有区分,老年人也是,60岁以上、70岁以上、80岁以上的老人也不一样。
老龄化不等于老年人,社会老龄化的过程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,不能就老年去关注老年。
2050年,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老年人总数不到四亿,而我们一个国家的老年人数量将有5亿。假设到时我们的人口数量还是14亿,那就意味着老年人口占比超过了1/3。老龄化,就是这个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。
老龄化,是好事还是坏事?
人口老龄化是好事还是坏事?1982年,联合国在召开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之后,在行动计划里对人口老龄化作了定义:人口老龄化,是社会发展的成就。
人口老龄化的产生主要是两个原因:一、出生率下降;二死亡率下降。
一方面,人口越来越长寿,当然是一件好事。另一方面,人们生育意愿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,是越老越多的人可以靠自己养老,而不是像几十年前一样得靠生五六个孩子来养儿防老。
智慧养老是什么,能做什么
智慧养老,就是用我们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,使老人呢生活得更加安全、独立。
如果老年人的生活状态、生命体征的数据,可以通过智慧养老的方式传输到数据中心,系统进行实时监测,就能很大程度上杜绝空巢老人发生意外无法呼救的情况。
年轻人对老年人的看法,未必是老年人真正的想法。
我在美国的时候,有一次坐公交车。中途上来一位老人,我就起身给他让座。他把我摁在椅子上,问我为什么要给他让座。我说我给他让座,是出于对他的尊重。老人家回答说,如果出于尊重,那应该是他主动要求的时候我再给他让座,而不是在他没有提出要求的时候,我就主动让座。他觉得我给他让座的行为,带着一种“老年人就是虚弱”的偏见。
因此,老年人在借助智慧养老设备的时候,也不希望被当成弱者,而是希望被平等对待。他们想要的是,借助这些设备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独立,更有自尊,不用担心自己给子女添麻烦,成为子女的负担。
智慧养老设备能不能替代人?
有人说,我可以用各种机器设备包揽老人所有的生活起居。但是老年人也是人,他需要靠和人的接触来得到关怀。科技的发展,永远无法替代子女对老人的亲情。
空巢=很困难的状态?
现代社会,有很多老人都不和子女住在一起。老人独立生活,不代表就生活很困难。我们关注的重点,应该更加聚焦在独自生活且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上。
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,和孝不孝无关。关键在于,是不是经常和老人交流,能不能让老人感受到亲情。
和老人相处的时候,你什么都不用问,你和TA待半天,TA需要什么是很容易看出来。一起做一次饭,就能看到TA的牙、口味的变化,也会发现厨房里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需要改进。而不是坐在那里,直接问老人想要什么。
老年人接受智慧养老,会有障碍?
2000年的时候,中国老人一半是文盲,今天,没有受过教育的老人不到10%。现在已经有大量的老人,有文化又能够接受智慧养老这种新鲜事物了。最新的数据也显示,50岁以上中老年人在使用移动终端的,有5000万人。想象一下,再过十年,老年人会更加接受这些设备进入自己的生活。
关于养老创业:搞清老年人真正想要什么
老人不是不想花钱,其实现在很多老人都有消费能力,关键在于你提供的服务对老人来说是不是有价值,能不能帮到他。老年人的差异化比年轻人还大,因为他们有着一生的人生积累,所以并不存在一种模式可以服务所有老年人。
如何与老年人相处?
放下手机、多些陪伴
我有次去澳大利亚拜访一位朋友。他带着我驱车一个多小时,去看他的爸爸,去陪老人家吃饭。饭后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辛苦也要来吃这顿饭,他说,他的父亲患有认知症,他平时每周都来陪父亲吃饭,另外,也希望我这个外国人的到来可以给老人家一点新鲜感。尽管我们中国人有孝文化,但是很多人都做不到这样的陪伴。
年轻人要和老人聊得开心,首先得学会在和自己父母聊天的时候放下手机,真正进入到聊天的状态,这样才能和其他老人聊得起来。
阿沐:
《开讲啦》是一档针对年轻人的节目。阿沐猜想央视之所以选择养老这个话题来跟年轻人分享,可能有两个原因:一是有很多年轻人在为父母的养老焦虑,也在为自己将来的老年生活考虑;二是年轻人关注的社交网络上,其实没有多少真正为年轻人介绍老龄化、老年人的信息渠道。
社交媒体给老年人贴过多少标签,年轻人心目中就有多少类型的老年人。但是标签往往代表着偏见。而如何与父母相处,如何应对自己将来的老年,是需要自己花时间去陪伴,自己去体悟的。
对这期节目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视频。
阿沐已开通打赏通道
觉得今天的内容还不错的话
欢迎点下面的“喜欢作者”
热门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