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阳市全面提升养老事业发展质效
Time:2022-12-05
今年以来,东阳市民政局按照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医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依”的总体要求,优化顶层设计,强化资源保障,积极探索养老事业“东阳模式”,不断推进老事业高质量发展,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。
一、完善制度体系,建好养老事业“火车头”
坚持多跨协同,完善养老领域政策,搭建完整高效养老事业工作体系。
一是增强组织领导。出台《东阳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“浙里康养”工作方案(2022-2025年)》,成立东阳市“浙里康养”工作专班,构建“一办五组”(专班工作办公室、社会保障体系组、养老服务体系组、健康支撑体系组、老龄产业发展组、老年友好环境组)组织架构,明确15个成员单位工作职责,强化统筹协同。
二是强化规划引领。依托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,实施“4322”养老机构布局,实施一批,谋划一批,提升一批,推动“1+18+X”市域养老服务架构,即创建1家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,建立18个乡镇(街道)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推进一批养老机构示范工程,增强政府主导作用。目前,18个镇乡(街道)已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。
三是强化监督考核。依托《2022年度对县(市、区)民政部门评估细则》,督促各责任部门早部署早落实,着力加强重点工作监督推动。细化浙里康养指标体系,落实落细数字化改革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、办实事项目推进、创新亮点等四项指标内容,全方位提升该市养老水平。规范政府购买服务,委托第三方开展养老服务机构运营、财务监督,通过“清单式”督查,确保监督考核无盲区。
二、保障资源供给,铺好发展要素“路基石”
东阳市对照养老事业发展需求,在日常运营,基础设施,队伍建设上下功夫。
一是规范制度运行。规范机构履职,统一《养老机构工作手册》模板,涵盖安全、防疫、财务等制度内容,降低运营风险程度,维持机构平稳运行;落实责任主体,全市381家照料中心层层签订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书,横向到边,纵向到底,严格落实机构(中心)全生产主体责任;压实“四方责任”,通过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层层开展排查,累计开展8轮次安全生产检查,出动500余人次。
二是健全基础设施。推进养老机构“一中心多节点”建设。完成城东项目主体建设,孙村项目年内开工,横店养老中心确定选址并启动建设,巍山养老中心确定选址并开展前期工作。完善“1+X+N”居家养老服务网络,即每个乡镇(街道)建成 1 家乡镇(街道)居家养老服务中心,X 家星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,N 家普通居家养老照料中心(服务站点)。现有镇乡(街道)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家,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381家,其中5星级3家、3星级46家。
三是强化队伍建设。加大人才支撑,新增养老护理员308人,超额完成“十四五”要求,累计开展培训6期263人次,实现全员持证上岗。实施“领头羊”行动,开展养老机构负责人系列培训活动,内容涵盖政策解读、建设指导、人员管理、案例分析等模块。强化业务培训,定期组织市镇乡养老条线工作人员开展业务交流,疏通政策传导,打通条线工作难点堵点,实现市镇乡三级协调联动。
三、坚持需求导向,跑出养老服务“加速度”
摸排本市养老需求,做大做强机构阵地,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,打造智慧养老。
围绕居家模式,实施上门服务“走出去”行动。出台《东阳市养老服务补贴实施办法》,坚持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家庭赡养原则,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,以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为重点,深化“一卡三类九场景”,实施党建统领,一卡通办、一码通用“爱心卡”居家养老上门体系。推动医养、康养联合体建设,建立医疗康复机构、养老服务机构和家庭有序转接机制,为老年人提供稳定期康复、出院后护理等服务。现已建成投入使用市级和街道级康养联合体各4家。
围绕机构培育,实施做大做强“请进来”行动。出台《关于进一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通知》,提升服务覆盖面、巩固助餐服务,提高运行水平,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,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愿望和需求。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力度,累计注册成立776家社会组织,包括公益服务、心理咨询、公益基金、癌症康复和老年人协会等,有效拓宽了养老阵地维度。鼓励企业合作参与,以“合同外包”“委托”等渠道和形式,承接机构(服务中心)运行管理,促进企业发展,加速养老服务市场化运作。
围绕社区完善,实施智慧养老“联起来”行动。打造智慧养老,联通“1+1+18”三位一体驾驶网络,即1家智慧养老院,1家智慧服务中心,18家乡镇(街道)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服务终端配置全覆盖,涵盖智慧服务、智慧照护、智慧交流、智慧管理、智慧安防五大板块。打造“一老一小”服务场景,联通社会力量,搭建老年群体互助支持网络和儿童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,现有居家养老照料中心381家,示范型儿童之家40家,乡镇(街道)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8家。
热门文章